|
|
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中心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着力提质拓面,构建辐射多区域、覆盖多层级、面向多行业的田野教学网络,充分满足教学实践的多样化需求。近期,田野课堂教学中心携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工程学院,相继来到福建省厦门市、四川省德阳市,与地方政府共同擘画田野课堂地方发展的实践蓝图、发展美图。
厦门 · 共建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座谈会
1月13日、14日,田野课堂教学中心主任陈那波、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霞、田野课堂教学中心行政秘书方雪露赴厦门,深入厦门市思明区深田社区图强小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邻文化”理念,参观“城中村改造样本”厦门市湖里区围里社区,并与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就落实厦门社会工作部与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合作协议涉及的共建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等重要事项进行座谈。
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赖祖辉对陈那波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中独树一帜,在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诚邀中国人民大学来厦设立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携手提炼社会治理的厦门模式。
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一青介绍厦门市社会治理的“近邻模式”及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的亮点工作,并详细解说四项落实校地合作的项目建议。
陈那波从教学理念、运行模式、组织机制、教学基地布局等方面对田野课堂进行了全面介绍。他表示,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还曾手书“远亲不如近邻”贺年卡寄赠邻居,留下一段温情脉脉的佳话。田野课堂教学中心希望能够追随领袖的足迹,带领同学深入挖掘“近邻模式”,总结出厦门经验。
李玉霞介绍了国家治理工程学院自揭牌以来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规划。她表示,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将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应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所需,围绕人才培养、资政服务、案例开发和培训体系建设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校地共建、产学共赢”新典范。
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办公室主任杨凯,一处处长陈雅琪,四处处长吕莹,办公室四级调研员邓梦军等出席座谈会。
德阳 · 德阳教学基地授牌仪式
1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德阳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德阳市委会议室顺利举行。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胡勇,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刘洪,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徐文春,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国家治理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韩晓宁,国家治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玉霞,社会学院教授、田野课堂教学中心主任陈那波等出席活动。活动由德阳市城乡基层治理促进会中心主任王俊主持。
胡勇、韩晓宁共同为田野课堂德阳教学基地揭牌。
韩晓宁指出,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是国家治理工程学院揭牌成立后首批签约的单位之一,合作协议中重要的一项便是共建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此次校地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随后,陈那波讲述了田野课堂名称由来、发展历程、运行模式、教学理念等。陈那波表示,德阳是一块兼具历史厚度与治理温度的宝地,在社会治理中有着非常多优秀的经验案例值得深入发掘。未来,田野课堂的师生将深入探索,总结出独具“德阳气质”的社会治理模式,共同推动德阳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胡勇表示,田野课堂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选定德阳作为教学基地之一开展教育合作,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大学对德阳社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为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到德阳开展田野课堂教学提供全力支持,全面推动校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