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其他分支

愈现代,愈“自然”:中国人食物生产中的情感结构——以“三门青蟹”的发展史为例

2025-11-18 作者: 惠忆晨, 李篡, 肖瑛

【作者简介】惠忆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篡,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肖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文章来源】《社会》2025年第4期

【内容提要】在食物生产日益工业化和科学化的背景下,中国民众追求天然食物的返璞归真现象的情感动因格外引人注目。“三门青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其成长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前产业化时期三门民众赋予青蟹的“自然”禀赋为产业化奠定了不言自明的基础共识;(2)“三门青蟹”的练成,对前产业化阶段青蟹的“自然”品质既是继承也是重建,随着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外地蟹与本地蟹之间、配方饲料和鱼虾饲料之间、肥大与鲜甜之间的张力跃然而出,其“自然”禀赋遭遇危机;(3)返乡大学生超越科学与自然的二元想象,以科学方法调整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带动“三门青蟹”走出了“自然”危机。从“三门青蟹”的成长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人迷恋天然食物的根源在于“自然”这一深刻的情感结构。该情感结构由漫长的农耕文明所培植,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又获得道家学说及道教化和医学化的建构和加持,以对“土”的理解为典型,具有中国文明的独特性。现代性远离了自然,凸显了食物风险和人的流动性,激活了此情感结构,引导中国人身处工业文明却试图觅食于农业社会。“愈现代,愈‘自然’”,此之谓也。对生产和消费行为背后的情感结构的具体形态的探究,是探索人的生命意义的情感支撑的一次尝试,以追问将社会学作为“生命的学问”的可能性。

【关 键 词】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门青蟹, 情感结构, 自然情结, 生命的学问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VRC097)

【全文链接】https://www.society.shu.edu.cn/CN/Y2025/V45/I4/34

0
热门文章 HOT NEWS
Baidu
18luck新利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