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简介】范新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文章来源】《社会》2025年第4期
【内容提要】我国生育转变完成后,由于人口平均年龄上升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带来的对冲效应,婚姻状态的结构长期以来保持稳定。本文使用条件分解法,通过控制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对婚姻状态的影响,估计婚姻状态结构的跨时期变化对生育转变完成后中国生育水平变化的贡献。基于1990—2020年四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本研究发现婚姻状态的结构变化对生育水平变化的贡献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由城市向农村、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递减的规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婚姻状态贡献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对第二次生育转变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作出回应。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低生育水平的长期趋势,学界仍需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进一步关注婚姻观念的变迁及其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关 键 词】生育水平, 婚姻状态, 社会变迁, 分解法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1SRC020)
【全文链接】https://www.society.shu.edu.cn/CN/Y2025/V45/I4/131